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zhaopinmianchi.com
邮 箱:admin@aa.com
VCR 1
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先生巴黎奥运会火热开幕之际,林风中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异彩纷呈,先生令人感受中法多元文化的林风百花齐放。而在距离今日盛况的先生一个世纪以前,一位来自广东梅州的林风求艺青年,踏上了留法勤工俭学的先生道路,先后在巴黎的林风国立第戎美术学院和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绘画技法,他就是先生日后横贯东西方绘画艺术的一代大师、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先驱林风眠先生。林风他以极富表达力的先生笔墨,将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的林风基础,与西方的先生形式、色彩与构图的林风意识结合,留下诸多充满诗意与情怀的先生作品。
在自然风景、花鸟、人物等诸多题材中,林风眠尤为喜欢画女性,无论是国画传统题材仕女图、还是结合西方裸体艺术的表达,甚至是戏剧中的经典人物形象,都是他的笔下常客,难怪先生都曾自嘲“好色之徒”。
采访: 林风眠研究专家、主任记者 李锦让
先生他曾经自己说过
他说我虽然好色
但是我绝不轻挑 我是真诚的
我是这样子理解的
第一层含义是什么呢
就是它作为一个画家
它对色彩的这种敏感 创新非常显著
第二层意思 就是他对女性的欣赏和赞美
他仕女的题材很多样化
有读书的仕女 也有拈花的仕女
还有弹琴的仕女
还有拨弄头发的仕女等等
VCR 2
林风眠先生对女性之美情有独钟,他笔下的仕女图宁静而神秘,有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美;但细看画作中的女子,似乎总是流露出一丝丝忧伤之感,像是诉说着创作者的心绪。在友人的回忆中,林风眠就曾经因为梦见自己的母亲和妻子,而后根据梦境画成了一张仕女图。那么在他画作中诸多姿态的女性,是否映射着先生的故人情感?
采访:林风眠研究专家、主任记者 李锦让
他心中的女性是哪些
第一个无疑是他的母亲
在林风眠还是六七岁的时候
村里有开染布坊
一个外地的年轻人开染布坊
他妈妈就跟这个年轻人
私下有些聊天 比较投缘
但是这个事情被族宗的人发现了
觉得这样有伤风化
就休妻 把她卖了
小时候(林风眠)母亲的特殊遭遇
在他心里面有个阴影的投射
他觉得小时候自己六七岁
没有能力保护母亲
那么他在题材上还会有一些
类似《宝莲灯》 《白蛇传》
《霸王别姬》这些题材
其实从他这种艺术表现当中
也宣泄了他的情感
VCR 3
林风眠在1927年《致全国艺术界书》中提到,谈到艺术便谈到情感。艺术根本是情感的产物,如果说仕女图是他心底情感的表达,那么他笔下清逸飘渺的自然风景,则或多或少显现着他对故乡的记忆。阁公岭村美丽的白宫河和客家山村景色,镌刻在他的心灵深处,成为林风眠风景画创作的重要素材库。
同期声:林风眠研究专家、主任记者 李锦让
林风眠先生到了晚年曾经有段自述
他说我出生在梅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
那里有片片的浮云
清清的小溪 还有远远的松林
以及傍屋的翠竹
家乡的山山水水 一草一木
一直铭刻在他的心里面
也化成了他笔下的美丽的风景
林风眠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基本上在家乡度过的
他出生在一个石匠的家庭
他祖父和他父亲都是石匠
他小时候就是做祖父的小帮手
给祖父递一些雕刻石头的工具
VCR 4
在阁公岭村的三口塘,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的悬山式四合院客家院落,屹立在一汪水塘边,白墙黑瓦,朴素无华。朝北而开的大门上方,写有“敦裕居”三个墨黑大字,由林风眠父亲林伯恩亲书。这里,就是林风眠的故居——林氏一族六房长老祖屋。
同期声:林风眠侄女 林素玲
(林风眠)小时候很喜欢画画
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
在屋前地上也画
买了纸和笔就一直画
实在是没有的话就在地上画
VCR 5
在侄女的回忆中,林风眠虽然离乡求学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但他在书信中非常关心家乡和亲人,侄女少时能够读书,也多亏得到伯父林风眠的资助。1991年,林风眠邀请他们夫妇到香港探亲,她才第一次见到这位未曾谋面的“大人物”。
同期声:林风眠侄女 林素玲
十分高兴
第一次见我一只脚刚踏进门
另一只脚还在门外
他就过来抱住了我
他当时已经高兴得流眼泪了
他一生都想念家乡的味道
梅县的家乡菜他不会忘记
梅菜焖猪肉 梅菜扣肉
我年年都给他寄梅菜干
这次去的时候
我装了一蛇皮袋的梅菜给他
海关还以为我装的是什么
翻来翻去地检查
他怕我藏了什么东西
我笑着说里面没藏东西
这些都是我带给我大伯的
VCR 6
林风眠自19岁离开故乡,他先后在法国、北京、杭州、上海、香港居住,虽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但依然保持着客家人的饮食习惯,每每与家乡的亲人通书信,林风眠总会惦念家乡的梅菜干。有时吃得快,他还会让亲人多寄一份。客家菜里的经典美食梅菜扣肉,就是林风眠的拿手招牌菜,过节宴客总会露上一手。
这道菜用五花肉和梅菜一起蒸制而成,梅菜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它吸收了五花肉的油和汤汁,味道立即丰富起来,五花肉肥而不腻,软烂醇香,又带着梅菜的清香,彼此互相配合,风味十足。
同期声:
你们先来品尝一下
林风眠先生生前最喜爱吃的一道客家菜
家乡的味道
梅菜扣肉对他来讲一个月才做一次
但他一次做好几份
留着吃上几天
来 我们来试一下
听了这么多 要自己亲口品尝一下是什么滋味
肥而不腻 回味无穷
VCR 7
林风眠历经一生坎坷却又心怀艺术理想,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座令人景仰的高山。至今仍有不少文史学者和有识之士,耗时耗力地收集整理林风眠生平史料,填补年谱长编的空白。透过这些未曾披露过的文章轶事,我们得以窥见林风眠的少年喜好。
采访:梅州文化学者 林勇军
我跟徐宗帅老师
四年前就开始编著这本书
主要的想法就是目前国内
还是没有这本《林风眠年谱长编》
这本书还是空白的
我们为了想更多地
把我们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林风眠在梅州中学有位老师叫黎茂仙
黎茂仙是语文老师兼校医
实际上林风眠的印章和诗的写作
实际上都是黎老师教的
他曾在1930年的2月19日
专门给老师的遗稿专门写了一篇序言
有欢欣豫悦 淋漓酣畅
不知足之蹈之 手之舞之者矣
实际上就很有诗的味道
VCR 8
民国三年(1914),15岁的林风眠越级考入省立梅州中学,获学校图画老师梁伯聪和国文老师黎茂仙的指点,并在这里结识了一生的挚友林文铮与李金发。1919年夏,对诗歌一度入迷的林文铮与林风眠共同组织成立“探骊诗社”,用于交流和提升诗歌技艺。
采访:梅州中学办公室副主任 曾翠娜
林风眠先生他酷爱古文诗集
他进入梅州中学以后
也师从了黎茂仙先生
他和他的好朋友林文铮 李金发等人
组织学生创办了探骊诗社
当时林文铮任社长 他任副社长
他的好朋友李金发也是社团的骨干
他的这个社团后来是发展到五十多人了
我们学校还保留了一张非常珍贵的图片
就是他们探骊诗社这个社团的合照
VCR 9
美术史论家郎绍君曾写道:林风眠生动流畅的文字能力,他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的诗情、想像力与创造意境的能力,很受益于早年获得的文学素养。就读梅州中学期间,林风眠在诗书画印方面均有涉猎,良师益友相伴,引导他开启自己的艺术生涯。
同期声:梅州文化学者 林勇军
(林风眠)的印章这块 我刚才讲到
跟黎茂仙老师学刻印章以外
还有两件事也值得分享
首先就是1915年的时候
林风眠先生的父亲给他刻了三个印章
第一个印章叫林凤鸣
第二个叫林氏
第三个肖愚
这个是特别在这张印谱里注明了
家严 也就是家父
手刻三方印章
这是一个情况
还有一个要分享的
是这张印谱的另外一部分
有二十多个印章 将近三十个印章
是林风眠先生他自己亲刻的印章
他是送给他很好的好友
叫李挺英先生
专门就是在梅州中学毕业的时候
送的一个印谱给他
当然也包括了父亲给他的三个印章
VCR 10
当我们回望先生的家乡,在历史长河中探寻他所钟爱的事物,我们得以重新走近这位艺术名家——他感情真挚而充沛,满载故土的家园情怀,用兼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笔墨工夫,纯净而通透的画面,创造出一个清新隽远的世界。在20世纪中国美术波澜壮阔的历程中,以林风眠为代表的留法艺术家负笈归来,带回来新的创作形式和美术教育理念,不仅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也搭建起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桥梁,至今荡漾着动人回响。
《先生之好·林风眠》专题片29日晚十点“文化珠江”栏目首播 >>
编辑:张晓珊
审核:张英昊